【珠海特區報】為將來更大的收獲施肥澆水
發布時間:2011-10-27
——珠海“兩少兩有兩高”高科技企業發展之道④
來源:珠海特區報
□本報記者 宋顯暉
2011年1至8月,珠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39.9億元,同比增長21.1%,高于全市工業增速4.6個百分點。
2010年,我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278.8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2.02%;高新技術企業共196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4.14%。
目前,我市共有29家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0家,數量在全國地級市名列前茅……
一串串亮麗的數字顯示,“自我創業、自主創新、自有品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已在珠海開花結果。正如市科工貿信局局長楊川所言:“‘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已成為珠海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展現了珠海科技創新的美好前景,讓我們對珠海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發展、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充滿信心。”
扶持政策激勵企業自主創新
“1992年珠海‘科技重獎’播下了科技創新的種苗,吸引全國的科技人才來到珠海。”回顧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發展歷程,楊川特別強調了當年科技重獎政策產生的巨大效應。
從當年科技重獎企業中涌現出來的科技人才創辦的諸如優特科技、健帆生物、潤都民彤等企業以及近年來從外地引進的湯臣倍健、天瑞等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主體。
事實上,珠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視營造良好的支持高科技企業 發展的環境,先后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其中,實現全覆蓋的科技獎勵體系、《珠海市技術成果入股與提成條例》和《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在全國都產生了強烈反響。
珠海高新區近年來更是頻頻出臺了扶持創業投資、貸款貼息、企業上市、鼓勵技術創新、引進創新創業人才等系列政策,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今年又出臺了鼓勵企業改制進入“新三板”掛牌的政策,拓寬高科技企業融資渠道。
政策激勵的導向作用直接推動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近三年來,優特、歐比特、世紀鼎利、金山、遠光等一批“兩少兩有兩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同行業中居于主導地位。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在智能電網、集成電路、通訊行業、軟件產業等多個細分領域依靠技術領先取得了較高市場占有率。
資金扶持成為撬動企業發展杠桿
“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階段往往規模很小,技術創新受到資金匱乏的嚴重制約,這個時候最需要政府扶一把、送一程。” 對此,近年來保持年均50%以上增速的健帆生物公司董事長董凡深有感觸。
健帆生物自2006年遷到高新區至今,僅高新區給予的扶持資金就有大約500萬元。董凡說:“這些扶持資金起到了很好的杠桿作用,直接促進企業不斷技術創新,積極開拓市場。”
楊川說,這些年來,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在發展的每一環節都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有力扶持,從企業的孵化、成長到形成爆發性增長的整個過程,政府都提供跟蹤服務,從支持具體科研項目、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的保障、乃至企業上市發展。
據統計,1999年至今,我市科技企業共有169個項目獲得8289萬元創新基金資助,其中132項獲國家級創新基金7369萬元;珠海市從2005年開始,每年撥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至今已資助157個項目5232.6萬元。
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時,我市不斷完善投融資體系,借助風投、貸款、上市等多種科技金融手段引導社會資金向企業集聚。自2008年至今,“四位一體”融資模式累計為企業提供貸款43億元,有效緩解了“兩少兩有兩高”企業融資難。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邱軾說,我們針對園區內“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發展特點,重點為初創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科技金融服務,為成熟期的企業積極搭建通向資本市場的“方便之門”。
2110年,高新區設立“成長之翼”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平臺,至今已有掌媒、天瑞等十多家科技企業獲得2億元貸款額度。其中,天瑞公司獲得的400萬元貸款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使這家成立僅3年多的企業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2億元。目前高新區內共有11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市值高達300多億元。
打造平臺吸引企業聚集發展
10月18日,珠海創銀科技工業園在高新區奠基動工。公司董事長鞏小明表示,“公司能在短短9個月內完成從土地購買到項目奠基,高新區管委會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高效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董凡向記者表示,其實在所有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中,企業最看重的是政府的辦事效率,沒有辦事效率,其他服務都是一句空話,珠海在這方面走在前面。
在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珠海以及珠海高新區還特別注重為“兩少兩有兩高”企業打造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平臺。
“高新區不僅幫我們引進人才,還特別注重提升企業現有人員的知識結構。高新區菁牛匯俱樂部每個月都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講課,為我們開拓了發展思路。”
珠海全志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薛巍告訴記者:“全志之所以短期內能實現快速發展,就在于公司的不少科研項目受益于由政府打造的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這個公共服務平臺。”
市科工貿信局副局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莊錦華說,政府出資上千萬元建設集成電路(IC)設計服務中心供園區內20多家IC企業使用,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從2008年起,珠海引進和建設了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5個產業化共性技術平臺,5個孵化器,4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和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總結回顧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成長之道,邱軾說:“高新區近年來集中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這十年不僅打磨了企業的自主創新、開拓市場之路,也打磨了政府的服務之道。”
邱軾說,昨天我們收獲了前人種下的果實,今天我們要為將來更大的收獲施肥澆水。
——珠海“兩少兩有兩高”高科技企業發展之道④
來源:珠海特區報
□本報記者 宋顯暉
2011年1至8月,珠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39.9億元,同比增長21.1%,高于全市工業增速4.6個百分點。
2010年,我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278.8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2.02%;高新技術企業共196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4.14%。
目前,我市共有29家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0家,數量在全國地級市名列前茅……
一串串亮麗的數字顯示,“自我創業、自主創新、自有品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已在珠海開花結果。正如市科工貿信局局長楊川所言:“‘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已成為珠海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展現了珠海科技創新的美好前景,讓我們對珠海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發展、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充滿信心。”
扶持政策激勵企業自主創新
“1992年珠海‘科技重獎’播下了科技創新的種苗,吸引全國的科技人才來到珠海。”回顧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發展歷程,楊川特別強調了當年科技重獎政策產生的巨大效應。
從當年科技重獎企業中涌現出來的科技人才創辦的諸如優特科技、健帆生物、潤都民彤等企業以及近年來從外地引進的湯臣倍健、天瑞等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主體。
事實上,珠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視營造良好的支持高科技企業 發展的環境,先后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其中,實現全覆蓋的科技獎勵體系、《珠海市技術成果入股與提成條例》和《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在全國都產生了強烈反響。
珠海高新區近年來更是頻頻出臺了扶持創業投資、貸款貼息、企業上市、鼓勵技術創新、引進創新創業人才等系列政策,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今年又出臺了鼓勵企業改制進入“新三板”掛牌的政策,拓寬高科技企業融資渠道。
政策激勵的導向作用直接推動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近三年來,優特、歐比特、世紀鼎利、金山、遠光等一批“兩少兩有兩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同行業中居于主導地位。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在智能電網、集成電路、通訊行業、軟件產業等多個細分領域依靠技術領先取得了較高市場占有率。
資金扶持成為撬動企業發展杠桿
“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階段往往規模很小,技術創新受到資金匱乏的嚴重制約,這個時候最需要政府扶一把、送一程。” 對此,近年來保持年均50%以上增速的健帆生物公司董事長董凡深有感觸。
健帆生物自2006年遷到高新區至今,僅高新區給予的扶持資金就有大約500萬元。董凡說:“這些扶持資金起到了很好的杠桿作用,直接促進企業不斷技術創新,積極開拓市場。”
楊川說,這些年來,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在發展的每一環節都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有力扶持,從企業的孵化、成長到形成爆發性增長的整個過程,政府都提供跟蹤服務,從支持具體科研項目、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的保障、乃至企業上市發展。
據統計,1999年至今,我市科技企業共有169個項目獲得8289萬元創新基金資助,其中132項獲國家級創新基金7369萬元;珠海市從2005年開始,每年撥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至今已資助157個項目5232.6萬元。
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時,我市不斷完善投融資體系,借助風投、貸款、上市等多種科技金融手段引導社會資金向企業集聚。自2008年至今,“四位一體”融資模式累計為企業提供貸款43億元,有效緩解了“兩少兩有兩高”企業融資難。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邱軾說,我們針對園區內“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發展特點,重點為初創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科技金融服務,為成熟期的企業積極搭建通向資本市場的“方便之門”。
2110年,高新區設立“成長之翼”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平臺,至今已有掌媒、天瑞等十多家科技企業獲得2億元貸款額度。其中,天瑞公司獲得的400萬元貸款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使這家成立僅3年多的企業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2億元。目前高新區內共有11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市值高達300多億元。
打造平臺吸引企業聚集發展
10月18日,珠海創銀科技工業園在高新區奠基動工。公司董事長鞏小明表示,“公司能在短短9個月內完成從土地購買到項目奠基,高新區管委會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高效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董凡向記者表示,其實在所有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中,企業最看重的是政府的辦事效率,沒有辦事效率,其他服務都是一句空話,珠海在這方面走在前面。
在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珠海以及珠海高新區還特別注重為“兩少兩有兩高”企業打造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平臺。
“高新區不僅幫我們引進人才,還特別注重提升企業現有人員的知識結構。高新區菁牛匯俱樂部每個月都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講課,為我們開拓了發展思路。”
珠海全志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薛巍告訴記者:“全志之所以短期內能實現快速發展,就在于公司的不少科研項目受益于由政府打造的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這個公共服務平臺。”
市科工貿信局副局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莊錦華說,政府出資上千萬元建設集成電路(IC)設計服務中心供園區內20多家IC企業使用,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從2008年起,珠海引進和建設了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5個產業化共性技術平臺,5個孵化器,4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和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總結回顧珠海“兩少兩有兩高”企業的成長之道,邱軾說:“高新區近年來集中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這十年不僅打磨了企業的自主創新、開拓市場之路,也打磨了政府的服務之道。”
邱軾說,昨天我們收獲了前人種下的果實,今天我們要為將來更大的收獲施肥澆水。
